泓泰

游戏与现实:红警2的防空武器—浅谈反导杀伤模式美苏差异化路线

admin


引言游戏与现实:红警2的防空武器—浅谈反导杀伤模式美苏差异化路线-第1张-游戏信息-泓泰

红色警戒2想必是很多80后最先接触到的即时策略游戏,是当年在网吧局域网联机的热门和几大营收利器之一。笔者也是初中阶段接触红色警戒2,到现在参加工作也闲暇放松来几把,游戏中相对逼真的冷战对抗背景+简单的操作+易于掌握的游戏节奏(有时赢得快、也死得快)等等,能让人在短时间内体验到运筹帷幄、指挥钢铁洪流横扫一切的快感。

红色警戒2 游戏启动画面

笔者游戏水平一般般,谈不上钻研和高手,但是对其中的一些游戏设定和单位的设计觉得很有意思,在这里与各位分享一些我的总结分析和发现,其中不对的地方也请广大网友多多批评指正。

红警2中的反导防空单位介绍

红警2中有两大阵营,盟军和苏军,参照的对象是冷战时期的美苏联为首的两大阵营,有点象北约和华约,但是又不是一一对应,其实游戏的背景设定是一段架空历史,还是很有意思,后面有机会再和大家自己介绍。

红警2的开发公司是美国的Westwood Studios(西木工作室),因此有点多多少少有些美化自己,矮化敌人的感觉,比如其中盟军的单位和科技都是高大上的尖端货,如火箭飞行兵、光棱坦克、闪电风暴、超时空传送等等,听起来都很科幻;而苏俄的单位和科技都是傻大笨粗、简单粗暴或者邪恶类,如比狗都便宜的动员兵、自爆卡车、辐射工兵、心灵控制等,甚至苏俄连间谍卫星都没有,地图上黑的战争迷雾还需要用单位探测跑开才能显示,殊不知苏联的航天技术可是和美国不想上下的。但是其中也不乏一些有所考究的单位设定,比如:反导防空单位,其相关的设计还是与现实中美苏反导发展有一定的对照关系。在这里我们首先介绍一下红警3中两大阵营的防空反导游戏单位。

盟军阵营的防空反导游戏单位

盟军防空反导类单位的设计主要是以爱国者和宙斯盾为原型,包括:爱国者防空弹(建筑单位)、多功能步兵车、神盾巡洋舰。

(1)爱国者防空弹(建筑单位):

费用:1000伤害:75攻击间隔:55射程:12血量:900

爱国者防空弹

(2)多功能步兵车

费用:600伤害:25*2攻击间隔:50射程:6血量:200

多功能步兵车

从游戏模型上看爱国者防空弹和多功能步兵车区别就是一个是固定发射、一个是车辆机动发射,其原型基本上参照美国爱国者防空导弹系统,只不过游戏中是一个单位8枚防空弹,实际中爱国者是一个发射单元4枚导弹,此外现实中的爱国者导弹系统还包含了雷达、指挥控制系统等等。

美国爱国者防空导弹系统

(3)神盾巡洋舰

费用:1200伤害:100攻击间隔:15射程:12血量:800

神盾巡洋舰

现实中美国的海基防空反导系统是集成在宙斯盾巡洋舰平台上,战斗使用的导弹都是标准系列导弹如SM-3、SM-6等,针对不同的高度分层拦截。现实中的宙斯盾舰导弹是集成在垂发系统中,并不是游戏中的倾斜发射形式。

宙斯盾巡洋舰

苏军阵营的防空反导游戏单位

苏军防空反导类单位的设计主要是以早期的高射炮为原型,包括:防空棍(建筑单位)、防空补兵、防空履带车、海蝎防空舰。

(1)防空棍(建筑单位):

费用:1000伤害:40攻击间隔:20射程:12血量:900

防空棍

(2)防空步兵:

费用:300伤害:20攻击间隔:20射程:5血量:100

防空步兵

(3)防空履带车

费用:500伤害:25攻击间隔:25射程:5血量:180

防空履带车

(4)海蝎防空舰

费用:600伤害:40攻击间隔:20射程:5血量:400

海蝎防空舰

从游戏单位设计来看,苏军防空单位都是参照防空高射炮原型的,与盟军的先进防空导弹相比,感官上比较落后,但是从游戏设定的作战参数上看,与盟军防空能力基本相当,以确保游戏的平衡性。

防空高射炮

游戏中的两大阵营的杀伤效果

游戏中苏军防空武器主要为防空炮形式,其对空杀伤效果就是黑色的一团烟雾。而盟军的防空武器为防空导弹,因此能看出导弹发射后的轨迹线,杀伤模式类似碰撞的动能杀伤和精确爆炸杀伤。

苏军防空杀伤效果

盟军防空杀伤效果

从游戏中的相关设定,进一步,我们来看看现实中防空反导杀伤模式。

现代战争中防空反导杀伤模式的演变历程空中石子到空中利刃

最早的防空武器出现在一战:防空炮,其对付飞机的作战法则就是“群起而攻之”,由于该时期的飞机和防空炮都不怎么先进,飞机飞的慢,防空炮的炮弹射速也慢,打得也不准。针对当时防空炮技术落后、命中率极低的现实状况,军事专家们想出了专门对付飞机的“中心位置射击法”,其作战原理大致是:首先由一门炮确定敌机位置、高度、速度等参数,然后告诉其他炮手,大家就调校参数后一起开炮。这就出现了历史战争电影里常看到的经典一幕——所有防空炮对着一个区域乱射一通,如能打中一架就是赚,毕竟炮弹还是比飞机便宜太多了,这种防空炮战法就是利用了霰弹枪原理。在红色警戒2中苏军的防空武器,基本就是这个类型,在游戏中,苏俄的防空武器的伤害值基本在20~40之间,远不及盟军防空导弹的75~100。

进入到二战后,德国让防空导弹走进历史舞台。20世纪40年代初,德国遭受盟军飞机猛烈轰炸。在战况吃紧的情况下,德国科学家开始研制多型防空导弹,主要型号有“瀑布”、“蝴蝶”、“莱茵女儿”,其中只有“莱茵女儿”用于了实战,但效果不佳,据不完全统计只击落了3架盟军的轰炸机。“莱茵女儿”采用的杀伤战斗部就是“天女散花”的原理,由高爆弹药将战斗部壳体炸碎,飞散在空中,进而实现对飞机的杀伤。“莱茵女儿”导弹发射后利用“莱茵兰”雷达配合无线电制导,弹头装了160千克高爆炸药,由弹头内部的雷达末端导引头引爆,导弹射程只有12千米,最大时速1300千米。在导弹尚未进行充分试验和规模化部署的当时,二战的结束使其研发无果而终。

德国莱茵女儿防空导弹

德国“莱茵女儿”防空导弹

即便如此,德国开创性地研制防空导弹的尝试,终结了只能由防空炮发动霰弹式攻击的萌芽阶段,使防空武器有了更加精确、更加受控的飞行,成为对付作战飞机的“空中杀手”。虽然这个杀手还相当“稚嫩”:除了因射程近而不易追上远处的飞机、结构复杂而难于机动部署等局限外,靠高爆炸药崩碎的弹壳像一团散乱的“空中石子”,对飞机的杀伤力也很难保证。

二战后,美苏瓜分了德国的军工遗产,其中在在防空领域,美苏将德国防空导弹的“空中石子”变成了“空中利刃”。

美军第一代远程防空导弹“波马克”就是在这个大背景下诞生的。“波马克”导弹A型射程达320千米,装备质量135千克的高爆战斗部,嵌入金属连续杆作为杀伤介质,其毁伤能量足以肢解距爆心30米范围内的飞机目标,但以当时的技术条件,命中精度仍是个硬伤,如何接近目标30米以内是个难题。在德国防空导弹基础上,苏联研制了SA-2“盖德莱”防空导弹。它被认为是一款较为成功的第一代中程防空导弹,先后发展了A-F等多种型号,射程在30-58千米之间。在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的越战期间,越军平均每4.6枚导弹就可以击落一架美国战机。我人民解放军在1962-1967年间也曾用这款导弹击落5架来犯的美制U-2高空侦察机。其中部分残骸目前还在北京的军事博物馆常年展览。

这款导弹配备了195千克的高能破片杀伤战斗部,利用近炸引信将其引爆,可以释放出3600块速度高达2.9-3.2千米/秒破片,对距爆心250米以内的飞机可实施有效杀伤。相对美国的“波马克”来讲,其对打击精度的要求有所降低,适应了当时精导技术薄弱的现实。

U-2高空侦察机

北京军事博物馆中的U-2飞机残骸

可以将飞机拦腰斩断的连续杆战斗部(空中利刃)

虽然美苏研发的第一代防空导弹破片杀伤技术已经可对敌机“一击致命”,但覆盖区间主要集中在中高空。随着航空技术、导弹技术的发展,空袭模式也产生了变革,逐渐改为低空、超低空突袭,突袭高度不断降低,甚至可以达到几十米;弹道导弹飞行高度又更高。由于不适应更低及大气层外的作战空域,且雷达视距受到限制,加上结构笨重,快速反应能力不足,促使第一代防空导弹不得不做出新的改进。

苏俄的改进路线:定向破片

20世纪40年末至50年代初,美苏在从德国缴获的V-2导弹基础上,研发出自己的弹道导弹。从理论上讲,弹道导弹似乎比“飘忽不定”的飞机更容易进行“守株待兔”式拦截。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弹道导弹的拦截难度其实比飞机要高很多,与飞机相比,弹道导弹在突破防空系统方面有着显而易见的优势:如雷达反射截面积小,防空预警探测系统很难及时发现和跟踪,导致作战反应时间不足;弹头体积小且相当坚固,一般的防空导弹难以击中,即便有部分破片击中弹头,也难以形成有效杀伤。大部分时间在大气层外飞行,高度超过100千米,传统防空导弹的射高一般在几十千米,显然是鞭长莫及了。综合上述因素,弹道导弹在现代攻防作战中,拦截难度远比飞机要高,长期被认为是“子弹打子弹”的小概率博弈。随着反导技术的不断发展,自海湾战争以后,真正的导弹拦截才开始在实战中出现。

传统破片杀伤战斗部在反导方面有什么局限?20世纪50年代服役的防空导弹战斗部大多采用了传统的破片杀伤战斗部,主要分为自然破片和预制破片。所谓“自然破片”,就是在爆轰产物作用下,将弹头壳体炸碎而形成破片,壳体既是容器,又形成了杀伤元素。这种战斗部材料利用率较高,壳体较厚,形成的破片初速高,但大小不均匀,形状不规则,在空气中飞行时速度衰减较快。

所谓“预制破片”,就是预先将破片加工成型,嵌埋在壳体内部,黏合在炸药周围。炸药爆炸爆发出巨大能量,将破片抛射出去,以高速度飞散毁伤目标。预制破片的形状包括球形、离散杆及瓦片形等,杀伤破片大小和形状规则,由于炸药爆炸能量不用于分裂形成破片,能量利用率高,杀伤效果较好。

面对战术弹道导弹这样的来袭目标,传统破片型防空导弹表现出了不可忽视的局限性。由于战术弹道导弹速度高,弹头十分坚硬,而破片战斗部本身的杀伤动能和制导控制精度未能满足有效摧毁其弹头的要求,因此不得不增加破片质量以获得理想的杀伤效果。

这样一来,防空导弹就会变得相当笨重,影响其飞行性能,拦截弹的拦截空域、速度和机动能力都受限,其应用不多且也未达到理想的反导效果。由于射程和速度受到限制,这种防空导弹较难适应拦截远程弹道导弹的要求,一般只能在大气层内低空防御来袭导弹。

此外,破片只能对弹头起局部破坏作用,较难彻底摧毁弹头,尤其是带有核、生、化材料的大规模杀伤弹头。

定向破片战斗部为什么比传统的破片战斗部“牛”?

定向破片战斗部是控制其杀伤介质在弹体径向和周向上都高度集中飞散,从而增大目标方向上的破片分布密度,对目标发挥最大杀伤效能的战斗部。包括偏心起爆式、可变形式、机械转向式、破片芯式以及动能杆式等多种形式的定向战斗部,可提高能量利用率、增强杀伤效果和减轻质量等。

定向破片战斗部拦截来袭弹道导弹示意图

苏联和俄罗斯有多种系列的现役防空反导拦截弹装备了定向战斗部。如S-300V和S-400系列均采用定向战斗部用以反飞机和反导。S-300V系统采用预制破片定向杀伤式战斗部,战斗部总质量为150千克,为了使其能同时对付战术弹道导弹及飞机,采用大小两种破片。

大破片用来对付战术弹道导弹,通过定向飞散,增大了破片的飞散密度和战斗部的威力半径。为了弥补脱靶量小时定向起爆方位的不准确,在大破片定向的其它方位增加了小破片,使在小脱靶量时各个方位具有杀伤效果。

S-400系统采用新型无线电引信和多点起爆的定向战斗部,根据目标类型与弹目交会条件控制战斗部可实现三种起爆状态,同时继续加大单枚破片质量,在战斗部重量没有明显增加的情况下,比S-300V的杀伤威力提高了3-5倍。

美国的改进路线:动能撞击

20世纪90年代初的海湾战争中,采用破片杀伤的“爱国者”系统拦截飞毛腿导弹中,因表现不佳而被诟病(据美国总审计署披露,其拦截成功率只有9%)。

此后,美军根据该系统暴露出的问题,对其进行改进,最终研制出“爱国者-3”系统,并在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中小试牛刀,取得了良好的作战效果。“爱国者-3”系统的初战告捷,使动能直接碰撞杀伤机理成为反导领域的“新宠”。

动能直接碰撞是弹头与弹头间的“硬碰硬”

动能武器能自主制导和修正拦截弹道,利用雷达、光学导引头自动寻的,利用其与目标直接碰撞的巨大动能杀伤目标,是一种高效的精确制导武器。随着美军“爱国者-3”反导武器系统成功开创“以导反导”先例后,世界主要军事强国均大力推动导弹防御系统的研制。

对动能拦截器来讲,高精度的目标探测、快速灵活的直接力制导与控制技术,是对目标实施直接碰撞动能毁伤的核心关键。它采用了红外焦平面凝视成像导引头,实现了导引头无失控距离。同时,采用安装在质心周围的快速响应轨控发动机,利用直接侧向力实施控制,使得其“脱靶量”以目标要害部位的中心为原点,不超过10-15厘米(如美国萨德系统的脱靶量约为10厘米),其碰撞命中点不越出目标本体,不再需要战斗部与引信系统,实现了直接碰撞,使以精度换能量的思想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实现。

此外,还有高空核爆的中间路线,但是该路线只是时代的无奈之选。虽然核拦截具有毁灭性威力,但在采用了抗核加固措施的弹头面前,杀伤效果并不理想,反而会在自己的国土上空产生不亚于一次核战争的破坏效应,可谓“杀敌八百、自损一千”。正鉴于此,这种反导系统难以作为主流,但是俄罗斯S300、S400、S500中依然保留了该类型的拦截武器。

总结

红色警戒2游戏以冷战大国对抗作为背景,根据笔者的初步分析,其中防空反导单位的设计也参考了美苏相关领域的武器技术发展,这个一点让玩家在沉浸游戏体验时,多少能领略到美苏武器装备发展的风格差异。

标签: #红色警戒2核战争盟军第二关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