泓泰

「你既无心我便休」的出处是什么?_狂心顿歇是什么意思

admin

本文目录一览

古琴台,知音的故里。钟子期与伯牙成就一段千古佳话。

古琴台,知音的故里。钟子期与伯牙成就一段千古佳话。斯人已逝,琴仍在。这琴,是碧水绿波,是郁林翠叶。风从历史的衣袖伸出手,轻轻抚奏,绿波荡漾,吟唱岁月悠悠;翠叶拍响,倾诉季节轮回。琴音千年未断,听者如我,狂心顿歇,飘然若仙。我想,这是我喜欢古琴台的原因吧?

已未年五月初,我再次走进古琴台。同行的,还有我的儿子:一脸稚气,天真无邪;轻快的步履、阳光般的笑声,使得整个公园绿意涣涣起来。他像一支节奏明快曲调高吭的短笛。他是来与琴合鸣的。年迈的老夫妇见了他,露出慈祥的微笑;恋爱中的情侣见了他,忍不住打个招呼,目光似含憧憬,他,是他们的知音哟。
这天的天气欲雨未雨,灰白白地多出一份明朗。江城的喧嚣在这里悄然隐匿,初夏的热气也被凉风送走,空气湿润,纤尘不染。品读琴台门前一壁浮雕,知音两字浮上心头。人与人相遇,冥冥中是有缘份的,知人知心知音,又是怎样的一种机缘巧合?沿浮雕绕城墙往右走,抬头可见一缀缀的藤蔓杂草填满青砖缝隙,旧苔未褪又覆新绿。路随城筑,傍湖而行,至百余米处,往右边拐,便是知音岛了。

佛教修行中“十念”,到底是什么意思

佛教修行法门中的“十念法”,是思忆,忆念,不单是指念诵佛号。哪十念?

一、念死:世人都不愿意念死,事实上原始佛教有公墓荒冢之上修行心性的法门,这是正统的佛法。净土宗大德印光老和尚,在他的屋子中并没有供着佛像,他只供了一个大字,就是“死”,这是学佛者要首先面对的问题,日日夜夜,念念不忘这个死。

二、念出入息:一口气不来,这个生命就没了。

三、念身:每人都有身,知道这身是四大假合,了解身之无常,经过成住坏空,缘尽则散,吾身即坏。

四、念休息:大圆满休息禅定,即是念休息的法门,狂心顿歇,歇即菩提。

五、念天:感谢一切神明,土地公也好,城隍也好,心心念念为善,处处牺牲自我而为人。

六、念施:布施是修持的重点,有人一生修施舍,也是消解结使的意思。

七、念戒:约束自己的行为,所谓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处处在念戒修持。

八、念僧:念念不忘出家人的梵行,时刻守持出家人出家为僧的意义和目标。

九、念法:不是单独传授某种特殊法门的意思,法包括了一切事理,法是思维修的意思。

十、念佛:这是要通晓一切智,能穷万法源,无所不知的意思。目前的时代文化爆炸,出版界、传播界,知识都在到处充满,所以只学一点点佛学是不可能度人的。

「你既无心我便休」的出处是什么?

「你既无心我便休」的出处是什么?_狂心顿歇是什么意思-第1张-游戏信息-泓泰

这句话出自金庸 。

《书剑江山》金庸的长篇武侠 ,著于1955年,现收录在《金庸作品集》中。 写清乾隆年间,江南武林帮会红花会为反清复明,与清廷斗智斗勇的故事。也是这本 把研究乾隆是否汉人一事,推到高峰。

唱歌楼上语风流。你既无心我也休。 打著奴奴心裏事。平生恩爱冷啾啾。 偶闻清唱发高楼。你若无心我也休。 直下狂心能顿歇。从兹演若不迷头。 你既无心我也休。此心无喜亦无忧。 饥来吃饭困来睡。花落从教逐水流。

意思是:在楼上唱歌的人话语风流,你既然没有心思那我也罢休吧。平生我们恩爱现在却冰冰冷冷,偶尔清唱到高楼上,你如果没有心思那我也罢休吧。直接坠落的心能短暂歇息。你既然没有心思那我也罢休吧。

《书剑恩仇录》是金庸创作的首部长篇武侠 ,1955年连载于香港《新晚报》,1980年出版单行本。该 以清乾隆年间汉人反满斗争为背景,围绕乾隆皇帝与陈家洛二人间奇特的矛盾纠葛而展开。

该 将历史与传奇融为一体、虚实相间,史笔与诗情相结合,绘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作品注重人物性格的刻画,写出了许多栩栩如生、神态各异的人物,虽然比金庸后期的作品尚有不足,但与以前的武侠 比,已不可同日而语。

在语言风格及武功艺术的描写上也都取得了相当高的成就,为作者后期风格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如何放下执念?

如何放下执念
佛说如何放下执念?
佛曰: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以自然。
故,顺其自然,莫因求不得而放不下。
在修行的路上,既然一时放不下,自然就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只是应该在内心观到这一切,本来如幻,并不实有,不以有所得之心而产生慢心这类的心所,就是最好了。
但做为凡夫,受无始以来的薰习,执一切为实有,或者不是执着这个就是执着那个,在这强势的惯性之下,要狂心顿歇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既然一定要被某缘所束,一定会有所执,何不择其善者而从之。比如,我人求出离,虽然一时很难狂心顿歇,歇即菩提,那么就不妨施以方便,用执心再修以佛法,而不去攀缘其它恶法,行走在成佛的路上。
如果能够全部放下,就是佛陀。放下我执,放下法执,直至放无可放,自然成就无上智慧。名为无上智慧,实则强名为无上智慧,本无无上智慧可得啊。
虽然还是凡夫,但总是走在解脱的道路上,直至最后终悟诸法如幻,一切缘虚,自然顿时一切放下。这个问题其实佛陀,早就有说,既然身心本来如幻,如何还以幻修于幻?就像钻木取火,火一起来,自然钻木还有所钻之木都化为灰烬。
学佛不是学的战战兢兢,自然要是心胸更加的开阔,一切诸事,随缘而来去,来去之后却无留恋之心。圣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就像镜子一样,不过美丑来照,都现形,但都不会留下痕迹。

【狂心顿歇,歇即菩提】

晚间心头升起一团意识:如果没有想没有不想那是什么?如果把没有把空放在每句话每一个念头之前那说话内容的有、思想念头的有还在吗?那个不在又是什么呢?

自从以空为修行标的后,自己生活中在难以提出新的问题,提出新的困惑,凡眼前一切相皆为虚幻,但这个虚化相又都真实的触目可见、触手可及。事实上如果之间虚相不见真空不免落入虚无主义的阵营,“狂心顿歇,歇即菩提”如此简单凝练地道出了真空和虚相间的转化过程,如果再多添几句几言总不免啰嗦。

我之前说“自己是来做事的,做就是了”,如今看来尚有不妥之处,其实我根本没有在做事也根本没有离家或在家,我只是发现的歇心,在试着歇心,可歇心难道还要去试着去做去学着去做吗?歇不就是歇就是了吗?歇不就是空吗?

回顾今日未做一事,只在歇心片刻,狂心舞动许久

梦参老和尚:狂心顿歇即菩提

五祖把六祖下放到厨房去,整天在磨面,只是不停的劳动、闻法、听法压根就没他的份。六祖那个时候还没有出家,是个在家的居士。他为什么能够在卖柴的时候听人家念金刚经,在念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就开了悟了呢?这就是宿世因缘。咱们看到的只是他的现生,没有看见他的前生。我们每位道友,这就是我们过去积累的善业还不够多,因缘还不成熟。现在我们学戒,大概大家都是从戒学开始学起的,那你们是怎样学的呢?吃饭、穿衣、排泄大小便、睡觉,你们是都可以开悟的,这都是在修行当中。你们作这个观想了吗?咱们在吃饭的时候,大家念念吃饭的偈子,这里有普贤菩萨、有文殊师利菩萨所教授我们的修行方法,你真正去观想了吗?

我每天跟我们这些男众弟子说,佛菩萨给我们安排,教授我们的方法,随时你都可以开悟的,并不是要听到很多;而是听了要去做。古来闻一句法都是很难的。在我小的时候,我看见哪个法师在讲经,就自己筹备听经的粮食,到常住讲经的地方去,把粮食交了,还要交很多现金,常住才挂你的单。那时听经真的是很难的,在明朝三昧老和尚讲经的时候,见月律师从云南到南京来听三昧老和尚讲经。结果没听到,老和尚上五台山了。他又从南京赶到五台山,可老和尚又回南京了。他就来回的奔波,就是想听经,但没有听到。等他一遇到时,一听他就开悟了。咱们现在是知道的很多,而做的很少,这怎能了生死?怎能断烦恼呢?古时人每知道一句有益的话,他就要把它做到。咱们看看那些古大德们,他们是积累起来的。咱们现在没有这个善根,那咱们怎么办呢?咱们要从现在就开始积累,积累到一定的时候,你自然就了生死了。咱们只是看见祖师开悟,没有看见祖师行持。达摩祖师在少林,就是现在的嵩山少林修行。二祖慧可大师求见他,求他开示。二祖慧可大师学的是法子,学得很深,明白的道理相当多,但是他请达摩祖师给他开示,大家都知道立雪断臂。他跪在雪堆里,外头下著大雪,达摩祖师在里头坐着,根本就不理他,三天三夜。达摩祖师说:你来干什么?慧可说:我向祖师求法。达摩祖师就说,你轻心慢心,也就是说,你是抱着一个轻心慢心来求法的。慧可大师感觉很受触动,就拔出那个戒刀(那时和尚都带戒刀,带着有刀,一者防身,二者为持戒),就在雪地里头,把他自己的膀臂给砍断了。你说砍个膀臂痛不痛?很痛,痛得他心里忍受不住,他就求初祖给他安心。他说:我心里很不安,请师父给我安心。达摩祖师说:好!你把心拿来,我给你安。二祖大师到处找心找不到,觅心了不可得,我找不着我的心了。达摩祖师就跟他说:我与汝安心已竟。我给你安心已经安完了,二祖当下就开悟了,开了悟了就不痛了。因为这个不是他,开了悟这个身体就像是一个世界,而他又是另外的一个世界,二祖就是这样成道的。大家如果理解他们的所做,就像我刚才说过的六祖参五祖,二祖参初祖,这都是不立文字的。现在我们再讲讲立文字的这些大师,玄奘法师他的门下,鸠摩罗什法师他的门下,都是以文字而入道的,翻译经卷时,都是闻一而知十、听一法就知道十法。不论从学教、从禅宗,我们诸位道友是怎么认识的?能不能闻一而知十呢?今天我跟大家说这些,就是希望大家都能先认识自己。

在我们这里头出家的,我知道有的已经一、二十年了,我看见几位老道友都是一、二十年的。你们每天吃饭穿衣都在干什么?敢说我在修道,念念不忘的在修道。如果不欺骗的话,能有几位呢?又有哪位能够说我在出家之后,我心里头就没有离开过道?就没有离开过自己受戒的时候所发的菩提心。我们每位都是发了菩提心的,不管你知道不知道,在你受戒的时候,在你出家的时候,你的师父一定会教你发菩提心的。你自己可以回忆一下,你发完了菩提心之后,你都做了些什么?你认识不认识自己发过的菩提心呢?恐怕十个就有十个是不认识的。在你受戒的时候,因为咱们中土和有些地方不同,一出家都是大乘根机,你一出家受戒,就是发菩提心了。你自己可能还不知道,你的师父已经教你发了菩提心了。但是你发了菩提心来学戒的,因此你不是一般的,如果你真的不知道,那么就从现在开始,每天你自己检查一遍,或者是在晚上要睡觉的时候,你就想想自己出家这么多年了,不管三年也好、五年也好、十年乃至二十年也好。在你检查当中,就想为什么我的心还不能入道呢?这是有两种原因的。一种现世的业,你今生造了很多的业。一种是过去的业障住了,障住了你的那个智慧,光明就显现不出来了。当你这一检查,你才知道,你今天所做的哪些是不在道的,心里头离开了你发心时的愿望,那么这一天你会记的很牢,今天做得不好,自己就会很惭愧,明天我要开始好好的去做。我跟大家说的这个方法,是绝对的开智慧,就是要自己每天检查。我今天在心里做了哪些错误的事。检查我的心有哪些念头是不对的,又有哪些念头是很好的,只要你听师父的话,照着去修行就好了。因为师父的话是听佛说的,咱们大家都是佛弟子,都要照佛教导我们的去做才行。

大家都要求开示,都想求知道。你已经知道的很多了,我们每位的道友,你并不是无知,并不是非要听老师讲,听他讲才知道,而是你们已知道的很多了。缺乏什么?是没有去做。光知道,不去做,你怎么能得到呢?你得不到就解脱不了,你自己不去检查自己。看见自己的过,不但不承认,还给自己的过打掩护,自己先原谅自己。唉呀!我是凡夫,我怎么能学圣人呢?就这样过去了。一句我是凡夫,就把什么都遮了。现在还有句口头禅,说什么「我业障很重」。真的是这样吗?我刚才跟我们男众弟子说,如果感觉你业障很重,那你一天从早到晚你就应该修行,你就要检查检查你在想些什么?连自己都不敢去检查自己。如果你真的从早晨到晚上没有二念,没离开过三宝,那你已了生死了,到你临命终的时候,你是不会动念的,世间相你不会贪爱的。那才是真正的自己认识自己。

你说我这个老和尚活了快九十五岁,自己还不太认识自己。如果你们说认识自己,那你是在说大话,当你所学的,能够自己认识自己时,生死就了一半,临命终时才断定,现在是在认识的过程当中。假使你们的身体像我现在这个样子,你们都会请假了,因为你们也知道支持不下去了,那种难过不只是肉体上,而是心理负担。我现在已把这负担减少了一半,我让心里不再有负担,我把它划分开,身体归身体,心归心。因为心是主,它就会支配你的身体;不能动,让它动,不吃,让它吃,吃饭吃不下,睡觉睡不着,行动不方便。这就是老了,现在我跟你们说,你们也不相信,为什么?因为你还没有老,等你到老了就会知道的。我在我的老师跟前,那时候慈舟老法师才不到六十岁,我们都抱怨老和尚,唉呀!你怎么老是说自己不行了、不行了。我现在才知道,真是不行了。可是愈到了不行的时候,事情就愈多。现在没有人找你们,可找我的就太多了,不论在家的出家的。你问客堂,你要不见,人家起烦恼,我这么老远的来,就是想看看老和尚,你不见能行吗?那就勉强的见。他说的你根本不爱听,但你还得勉强的听,被动的接受他的意见。每天都是如此,心很烦;但烦也不行。

好像你们看到老和尚不讲课时,好像什么也不干,那你问问客堂就知道了。这个从台湾来的,他就想看看老尚。那个从广东来,也是想看看老和尚。我能说我身体不好,都不见吗?那他口里不说什么,但他心里会不会骂呢。也许不会骂了,因为他怕背因果,怕倒楣。那他来找你来干什么呢?或者是家里出了一些不平的事,或者是孩子升学、是生意做不好,给你个条,你就得给他回向。如果他见了你,求了你,你给他一回向,过段时间后,他有好转了,他就会说这个老和尚很好。如果求你一回不灵,他就要骂你了。难道不是这样子吗?但是他灵一回,他又会来找第二回,还会介绍给他的亲友,你去看看老和尚吧,你不顺心的事找他,他给你一念就好了。这些都是一种麻烦。

刚才我问我们的弟子说,我是为你们活着呢,还是为我自己活着?也许你会这样回答说,老和尚你发了菩提心,你就应该为众生活着。但这不是一句话呀,是要用心去付出的,我想我们的道友都懂得这个道理。也有很多弟子问我要什么东西?我会要什么呢?我现在是什么都不要的。可我愈不要,他们就愈要给你;可是你想要的人,他又偏偏不给。人就是这么的怪,想要的他不给。不需要的他却非要给你不可。诸法也是这个样子的,大家细心的一观察就会发现!一切法都如是理。那我们该怎么办呢?一切法无我,我不因为这些生烦恼,本来就没有我,那还生什么烦恼,因为人的活着,本来就是为别人的。我们每位道友都想求法、都想求知识、求深入、求证得、求解脱、求成佛。成了佛就能利益别人,修道就是为了利益别人而活着的,我现在就是这种感觉。有些时候说话,是说起来容易但做着是很难的,我跟你们说的这些话是我一直要求自己要做到的,我也希望大家一起来做,我们一起来成就无上菩提道业。

如果你真的要修,那你就修一个观,观:一光驱除千年暗,等你把这个修开悟了,那你也就成就了。「千年暗室,一灯即破」,当下狂心顿歇,歇即是菩提。当下就是菩提了。狂心顿歇即菩提。

标签: #你既无心我便休的出处是什么_狂心顿歇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