泓泰

【嘉峪关:幸福感从何而来③】深植“长城+”基因 共赴关城烟火气

admin
【嘉峪关:幸福感从何而来③】深植“长城+”基因  共赴关城烟火气-第1张-游戏信息-泓泰

前言:

现在兄弟们对“魔兽风云决战天门50正式版攻略”大约比较注意,朋友们都想要了解一些“魔兽风云决战天门50正式版攻略”的相关文章。那么小编在网上搜集了一些对于“魔兽风云决战天门50正式版攻略””的相关内容,希望朋友们能喜欢,姐妹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编者按:

2023年底,嘉峪关市获评“2023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成为全国11个获此殊荣的地级市之一,也是西北五省区唯一上榜城市。

“最具幸福感”是人民对一座城市最大的肯定与褒奖。

嘉峪关因企设市、因关得名。一关一企,说尽了嘉峪关这座城市曾经的一切。近60年巨变,嘉峪关市这座总面积仅为1224平方千米的精致小城,主动对标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需要,交出一份高分答卷:

——从一企独大到多业并举。2023年,嘉峪关市地区生产总值382.8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居甘肃省前列,谱写“产城人”协同发展新篇章;

——从戈壁荒滩到生态绿洲。2023年,嘉峪关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9.58%,绿化覆盖率41.0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29平方米、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

——从文旅“加速跑”到升腾城市“烟火气”。2023年,全市实现旅游收入63.2亿元,提升文化“软实力”,构筑发展“硬支撑”,市民畅享文旅发展红利;

——从兜底民生到“嘉和善治”。财政支出80%投向民生领域,教育、医疗等多项指标走在甘肃省前列,与群众密切相关的高频事项全部下沉城乡社区,成功构建了“10分钟政务服务圈”。

“建设管理双发力,聚力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嘉峪关市委主要领导的这句话道出了近年来嘉峪关城市发展的轨迹和方向。而嘉峪关高质量发展的最新战略凝练,即打造产城融合、地企协作、城乡一体、绿色发展、社会治理、民生幸福六个典范,则进一步廓清了幸福一以贯之的未来实施路径。

即日起,央广网甘肃频道推出“嘉峪关:幸福感从何而来?”系列报道,探寻“天下第一雄关”所在地嘉峪关市的幸福密码。

央广网兰州5月19日消息(记者邸文炯)嘉峪关这座仅有1224平方千米的城市却坐拥天赋异禀的旅游资源——嘉峪关关城、悬壁长城、黑山岩画、魏晋墓地下画廊……丝绸之路与万里长城在此汇聚,六十载的变迁让这座小城早已成为文旅名市。

早在2020年,嘉峪关市便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成为全国唯一入选的地级市;2023年嘉峪关关城景区共接待游客280多万人次,较历史接待人次最高的2019年增长63%;当年11月,嘉峪关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名单;五年来,旅游接待3300多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31亿余元……

嘉峪关文旅产业不断跃升,推动旅游人数、收入倍增。那么,文旅产业的发展又为当地市民带来了什么?

嘉峪关市区俯瞰图(央广网发 嘉峪关市委宣传部供图)

天下第一雄关:稀缺的文化地标

长城万里,关隘千余,是什么特别之处让嘉峪关在众多关隘中跳脱而出成为“天下第一雄关”?

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副教授陈光文说:“嘉峪关地处河西走廊中部,东接肃州,西望玉门,南北两山为屏障,讨赖河为天险。从文献记载看,嘉峪关的区位优势明显,早在汉代就已被中央政府重视,在此设玉石障,五代时又设天门关。同时,嘉峪关是中原与西域之间诸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重镇,这一民族和政治上的意象使得明清嘉峪关的地位不断变化,折射到文化方面,形成了河西走廊重要的文化地标。”

做好长城文化价值发掘和文物遗产传承保护工作,让长城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光彩,是嘉峪关的使命。

嘉峪关关城(央广网发 嘉峪关市委宣传部供图)

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一级巡视员田学功介绍,2021年甘肃发布《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甘肃段)建设保护规划》,围绕突出“万里长城”整体辨识度,共出台了保护传承、研究发掘、环境配套、文旅融合、数字再现5大重点工程及制定“河西汉塞”等3处核心展示园、“居延古道”等3处风景道示范段等7个方向的具体措施。

2023年,嘉峪关加快推进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嘉峪关段)建设,并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名单,也是全国唯一以长城专题开展保护利用示范的地区。

长城不仅是一座防御工事,更是一部活生生的历史长卷。传承长城文化,嘉峪关本地市民拥有时空上的便利。

“嘉峪关市围绕‘关城’和‘钢城’两大重量级IP,研发以‘我到嘉峪关修长城’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为主题的研学产品,打造以传承长城文化为主的研学基地。2023年,该研学基地接待本地学生3000人次。”嘉峪关市文旅局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项目负责人方元星说。

参与研学的小学生合影(央广网发 嘉峪关市委宣传部供图)

与此同时,嘉峪关举办《长城讲堂》等系列公益性文化传播、学术交流活动100余期,打造的长城文献资料VR沉浸式体验项目和文化馆小剧场改造建成投用,打通了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作为普通市民,通过《长城讲堂》在家门口就能听到文博专家介绍嘉峪关悠久的历史文化,这种形式特别好,希望可以广泛推广持续做下去。”家住人民社区的王女士在聆听了“从黑山岩画到嘉峪关”主题讲座后说。

文旅发力产生的“红利”让本地居民的自豪感、归属感显著增强。李森是土生土长的嘉峪关人,彼时在外闯荡的他选择回到嘉峪关成就一番事业。

“关照”即可理解为现在的护照。如今,游客可从李森手中接过一份文创“关照”,模拟一场出关仪式。在嘉峪关关城景区扮演“守关”关长,为游客颁发“通关文牒”已有20多年时间的李森因此得名“关长”。

“关长”李森说,越来越多人因他了解嘉峪关、走进嘉峪关,也为他个人的事业带来新的机会——他想把和嘉峪关有关的历史文化知识做一个系统梳理,开发一些更有新意的文创产品。

织密“交通网” 共享多重红利

兰州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陈南旭表示,交通是旅游的基础支撑,交通的便利性直接影响旅游的可达性和吸引力,二者融合有助于提供更安全、便利、舒适的旅游交通产品和服务,既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也提升旅游体验。

1953年,嘉峪关机场便已建成。作为甘肃省最早建成的机场,时至今日,嘉峪关酒泉机场(2023年3月,嘉峪关机场更名为嘉峪关酒泉机场)已成为甘肃开通航线数前三的机场;每日途经嘉峪关的高铁达到了30列……

“1997年开始我就到嘉峪关车站工作了,那时候人们出行主要还是乘坐绿皮火车,速度不快、条件比较艰苦。2014年兰新高铁开通,大大缩短了嘉峪关与其他地区的距离。”嘉峪关车务段嘉峪关南站客运值班员李炜告诉记者,他是第一批来到高铁车站的工作人员,这些年,越来越多的游客和市民选择乘坐高铁出行。

2023年,“嘉峪关”1号、2号动车组冠名开通。嘉峪关到兰州缩短至4小时以内,到西安实现朝发夕至。

“以前我去兰州开会需要12个小时,现在我可以早晨出发去开会,晚上返回嘉峪关,这大大节约了我的工作时间。”嘉峪关快递行业协会会长、极兔快递负责人郭海英介绍,除了节省时间成本,嘉峪关不断完善的交通网使得其公司的货运量提高了30%。

“随着交通网络的不断完善,嘉峪关与外省之间的交通联系变得日益便捷,许多嘉峪关当地人通过我们公司前往外省旅游,尤其是在节假日和长假期间,当地游客主要前往北京、上海、广州、杭州、西安等热门城市,以及云南、海南、四川等热门旅游省份。”嘉峪关华商国旅总经理周宏伟介绍。

据了解,2014年嘉峪关南站开通时仅有5700余人次通过高铁出行,至2023年底,嘉峪关南站的旅客发送量已达到60多万人次。

嘉峪关酒泉机场(央广网发 嘉峪关市委宣传部供图)

高铁时代的来临,为嘉峪关的文旅发展带来无限可能,高铁与民航所构成的互补综合立体交通网,不仅节省了公众的出行时间,也让出行成本获得大幅压缩。

2023年,嘉峪关酒泉机场空中“朋友圈”不断扩容,旅客吞吐量41.53万人,同比2022年增长7.93%。

嘉峪关酒泉机场办公室主任田栋介绍,2023年9月7日复航后,嘉峪关酒泉机场公司第一时间恢复北京、郑州、武汉、长沙、西安、兰州、银川等地航班,新增上海、成都直飞航线,便捷两地群众出行。

升腾“烟火气”的雄关之夜

2023年11月,嘉峪关市出台政策,推进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建设,大力发展夜间经济,培育以“夜游嘉峪关、夜品嘉峪关、夜购嘉峪关”为主要内容的夜间文旅产品。

给城市夜间经济发展带来新活力,让市民的夜生活更加丰富,是嘉峪关目前正在“攻克”的难题。

夜幕降临游客市民和景区演员共舞(央广网发 嘉峪关市委宣传部供图)

嘉峪关市文旅局副局长戴晔介绍,今年1月,嘉峪关启动了关城夜游灯光剧项目。该项目采用光、影、数字科技、舞台实景演艺等多元形式,首创甘肃首个户外360度旋转舞台沉浸剧场、全国最长的(内城140米)长城城墙光影秀,设计了塞外边关、河西风云、长城主宰、中国脊梁四个篇章共计13个故事,向公众描绘跨越千年的史诗图卷。

据了解,目前,关城夜游灯光剧项目正在开展方案设计可研编制、初步设计等前期工作,并根据文物保护相关规定修改完善设计方案,电力改造子项目完成招标并开工实施,待资金到位后完成工程招标并进场建设,力争6月底完成项目建设并投入运营。

好的夜游项目也必定离不开为此奉献的当地从业者。

“夜游项目开始后,不仅游客来嘉的选择更加多样,我们本地市民也能通过这些项目感受不一样的城市魅力。”在嘉峪关华商国旅当导游的杜永梅告诉记者,她选择从家庭主妇成为一名导游,正是看中了嘉峪关文旅产业的勃勃生机。7年来,文旅行业发展为她带来了更高的薪水和事业的发展空间。现在,她和公司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共同利用新媒体,为嘉峪关的各个景点、图书馆、网红打卡地进行宣传,让市民和游客能通过网络找到更适合自己的休闲方式。

厨师正在烤肉(央广网记者 邸文炯 摄)

为“烟火气”再添一把火,一定离不开飘香千年的烤肉。

在位于甘肃省嘉峪关市的嘉峪关魏晋墓六号墓中,生动形象的砖画讲述了1700多年前魏晋时期的人们宰羊切肉、用叉烤肉、宴请宾客的场景。斗转星移,不变的是,烤肉在如今的嘉峪关仍然是市民和游客最喜爱的美食之一。

“我从2012年开始在嘉峪关开店,每天能烤约100斤羊肉。大部分游客会选择在饭点来吃,但本地人更喜欢在太阳落山前就坐在店里一直吃肉喝酒到凌晨。要是有外地朋友来,我的这些回头客也会带他们来品尝我店里的烤肉。去年,政府为游客和市民发放了消费券,让我的店又‘火’了一把。”喜子烤肉店老板郑克玺说,曾经40平方米的小店变成如今的200平方米,离不开嘉峪关不断提升的知名度。

郑克玺提到的消费券便是2023年嘉峪关发放的9.6万张“嘉享券”。去年,嘉峪关开展各类促销活动400余场次,通过“嘉享券”的使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

定居嘉峪关十年的郑克玺说,他会把这一把烤肉一直烤下去,让烤肉这一千年风味成为嘉峪关人的幸福见证。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标签: #魔兽风云决战天门50正式版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