泓泰

从“莫言给孩子的八堂文学课”中,你能学到哪些阅读写作技巧?

admin
从“莫言给孩子的八堂文学课”中,你能学到哪些阅读写作技巧?-第1张-游戏信息-泓泰

前言:

眼前看官们对“穿越火线莫言教学”大致比较关心,看官们都想要学习一些“穿越火线莫言教学”的相关资讯。那么小编也在网摘上网罗了一些关于“穿越火线莫言教学””的相关知识,希望朋友们能喜欢,姐妹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高中阅读理解题把原作者考倒?20分只得6分。”最近这条新闻让语文教学中的“阅读理解”再度受到关注。“我和上海作家赵丽宏也聊过,他的很多作品被选进了语文课本,但阅读理解,作家本人也拿不到高分。”1月26日,《莫言给孩子的八堂文学课》在上海书城“全国新书发布厅”举办分享会,该书编选者之一、语文特级教师罗才军直言,“阅读理解”命题本身与阅读价值之间有差距,但对学生来说,“多读、多思考”仍然是提升阅读能力不变的法则。

什么是阅读能力?在罗才军看来,无论是家长还是教育者,对于阅读的盲目和焦虑往往在于根本不清楚阅读能力是什么。“我们总在说提升阅读能力,阅读能力到底包含什么?”罗才军将其拆解为“信息筛选、作出解释、进行概括、语言鉴赏、整体把握”,“阅读能力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量和习惯的积累,也需要一些技巧”。

技巧如何获取?在《莫言给孩子的八堂文学课》里,罗才军等几位浸泡在教学一线的语文教育者作出了实践。“编选这本书的缘起实际上是在部编版语文教材的编写过程中,我们小学组和中学组的编写者都想选莫言在诺奖颁奖仪式上的那篇演讲《讲故事的人》,甚至还有一些争执,但最终,语文教材里还是没有选入莫言的作品。”罗才军说,莫言是中国作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但通常认为他的小说更适合成人读者,能不能突破思维定势,让中小学生也能领略莫言作品的风采?这本《莫言给孩子的八堂文学课》不仅希望做到让孩子们读得了、读得懂,还要读有所获。

教学一线的编选者们为这本书设定了接近语文教材的编写体例——八个单元,各4篇文章,有精读、有略读,也有导读,同时也有突破教材的设定之处——比如,在每篇文章之后梳理一个写作亮点,每个单元附加一组莫言状景、写物、叙事、写人、写心理等方面的精彩句段,丰富孩子们的阅读体验。“有篇章、有选段,也有素描片段,相当于为孩子们提供了定篇、样本和用件”,同时,八个单元的主题也接近于孩子的阅读兴趣,无论是童年野趣,还是梦境奇遇、民俗饮食、动物史诗等,“都是孩子们在生活中有所接触但不够完整的体验,能给他们奇特、新异,而又真切的阅读感受”。

“给孩子最好的阅读材料——选文,再给他们提供一些阶梯和支架,帮助他们更深入地阅读。”罗才军说,在《莫言给孩子的八堂文学课》里,编写者们有意探索了阅读和写作两方面的能力提升。“多阅读,实际上是给孩子增加思考的方式,从读到写,架设一座桥梁。”这座桥梁是心性的涵养、阅历的丰富,“一个生命阅历不丰富的孩子,整天关在家里、教室里,写到风和雨只能想起语文课本里读到的那篇‘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但这是朱自清的雨,不是你的,你是失语的,因为没有生活。再说审美的感悟,平常没有看到美的事物,没有观察、思考,怎么知道什么是美呢?家长和孩子有时会困惑,为何读得很多的学生写得未必好,那是因为读和写之间还要学会鉴赏。这本书是读写融合的范本,我们希望引导孩子们关注文本中的语言,到底好在哪里,发现一部作品吸引读者的秘密在哪里,阅读和写作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

随着技术的发展,在中小学课堂里,多媒体的应用也越来越多,罗才军反对语文老师用大量图片、视频来上语文课,“学习语文最重要的就是通过文字激发想象力,视频一放,把想象空间全部切断了。”而想象力正是莫言的作品最突出的特点。“书里有现实,也有超现实,读到作家的浪漫与深情。”复旦附中语文特级教师黄荣华点评道。

栏目主编:施晨露 文字编辑:施晨露 题图来源:主办方提供

标签: #穿越火线莫言教学